“我是屈原,我沒死。請立刻給我微信打500元錢,你將獲得50萬元的豐厚回報。不然我找媒體曝光,我還活著呢,取消你們的端午節?!?/p>
在朋友圈里,看到這樣一個段子,差點沒笑岔氣,簡直太荒誕了。然而,朋友跟我說,先別笑,就是這么奇葩的套路,在段子手手里是段子,到騙子手里還真能騙著人!說自己是某某名人,有很多錢或者能掙很多錢,就缺一點啟動資金拿不出來,誰給一點,將來給豐厚回報云云。當然,“取消端午節”這樣的搞笑是不會有的,名人也不在春秋戰國找而已。不信,你想想,收到過這樣的短信沒有?
一想,還真收到過??墒?,一看就是假的嘛,這能騙誰???
朋友又說:騙誰?你聽說過一個詞叫大數法則沒?騙子搞個大群發,一萬兩萬人識得破,五萬十萬人里,沒準就有一兩個識不破的。容易上當的人里頭,尤其要保護的是咱爸咱媽這樣上歲數的人。
近年來,互聯網在生活中的滲透度越來越大,上網早已經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出去旅游,手機上訂個車票、訂個賓館,在微信群里曬點照片,已經成為很多老年人的日常事。然而,在教給老年人踩油門沖浪的時候,可不能忘記告訴他們如何踩剎車,怎么系好安全帶。假養生、非法集資、假新聞,往往會盯上他們。
學者常常把過去的農耕社會叫做前喻社會。在這樣的社會里,知識傳承主要靠口耳相傳,知識獲得主要靠親身體驗。老年人往往比年輕人懂得多;進入后喻社會,知識爆炸,更新迭代飛快,年輕人知識結構更開放,更善于吸收新知識,小的比老的懂得多的情況開始經常發生了。以咱們的父母為例,身處三四線小城甚至在農村,信息環境比較單一,日常不需要處理大量資訊,在辨別信息、識別真偽上,往往我們才是“老司機”。既然如此,我們就有保駕護航的責任,不能領上網,自己玩吧,甩手不管了。
不用講道理,做個類比就清楚了:如果孩子上網,我們會放任自流嗎?一定會不時關心、引導。其實老人也需要攙扶,需要上心。我們常說老人是“老小孩”,攙扶好剛剛涉足網絡、還在“蹣跚學步”的老人,讓他們平安沖浪,才是全家的福分,您說呢?
友情提示:請勿長時間觀看影視,注意保護視力并預防近視,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版權聲明:西瓜電影提供的所有鏈接均通過搜索引擎生成,內容均來自互聯網。
免責聲明:本網站將逐步刪除和規避程序自動搜索采集到的不提供分享的版權影視。本站僅供測試和學習交流。請大家支持正版。